通识写作 |尹洁:哲学写作的自我训练
哲学写作的自我训练
尹洁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参与多项国家社科、科技部重大课题。被美国肯尼迪伦理研究所授予过参加国际研讨会的奖学金,并受到多所研究型大学邀请就生命医学伦理学主题进行演讲。著有《康德心灵理论研究》《医学哲学》等专著,以及多篇涉及生命医学伦理学、康德哲学等主题的论文。
一、写作为什么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写作呢?可能对于同学们来说,写作是一个“被写”的过程,也就是被逼着写的,因为这是通识核心课程的要求,所以你必须写一篇哲学论文作为课程作业。但如果不是出于“被写”,我们为什么还认为写作是重要的呢?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心灵哲学上叫做“延展心灵”(extended mind)的理论来说明。思维其实可以获取一切(get access to everything),包括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等这些所有的环境,也就是说,所有外在于它的东西都构成了心灵/思维的一部分。这种理论与对心灵的传统理解不同。传统的理解认为心灵内在于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可能是某一个能够进行思考的器官,也可能是器官的集合。并且,无论你认为心灵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它总是内在于你的身体,这是自笛卡尔以来的一种传统观点。
但是现在有一种不同的观点,“延展心灵”(Extended mind)理论认为,心灵其实在更为广泛的物理世界和生物世界当中。而我们的文字事实上也是我们的一个“延展心灵”,这就是说,如果你的思维被写出来,成为实体的文字,那么这个文字就变成了你的一个环境,并反过来影响你的思维。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写作,仅凭空想或者冥思是无法成为一位哲学家的。只有写下来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而在写出来之前,它都只是所谓的“漂浮的想法”(floating ideas)。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以写作作为考核,作为衡量哲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延展心灵”——Extended mind)
写作为什么重要呢?我记得大一时在复旦大学南区的一个书店中看到过一本书,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出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Francis Bacon(弗朗西斯·培根)。这句话直接翻译成中文是“阅读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但是要如何理解呢?“阅读使人充实”很好理解,因为你读的书越多,自然就变得越充实。“讨论使人敏捷”的意思是,当你与别人对话时,讨论本身会使你变得非常敏捷,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求同学们将疑惑表达出来,因为这是一个能锻炼自己思维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是“写作使人精确”,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精确的人,那么写作就是最好的方法,而这也意味着写作的基本要素在于“精确”(exactness)。这种“精确”在哲学上被分析性写作(analytical writing)的要求所体现出来,就是写作的每一个步骤都建立在被批判性地分析的观念(critically analyzed idea)基础之上,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断言(claim)。例如,我说今晚的月亮是方的,这就是只是一个断言(claim),而不能称为写作,因为我没有进行分析。只有当我分析为什么月亮是方的,并且给出理由捍卫这个观点,才能算是写作。
二、哲学写作不是什么
我们先来澄清一下,哲学写作不是什么。
首先,它不是研究型论文(research paper)。研究型论文有一个很完整的形式。第一部分是标题(title),第二部分是摘要(abstract),第三部分是导言(introduction)。摘要部分是告诉读者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及采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而导言部分是引出这篇论文的一个开端。接着,一般的研究型论文会进展到第四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阶段,这是所有社科类和理工科的同学都需要掌握的。第五部分是研究方法(methods),比如你想要做一个复旦大学人群中对于哲学家是否愚蠢的看法的调研,然后你选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做完问卷调查之后,你又采用了SPSS统计分析的方法,这些都属于你的研究方法。第六部分是需要给出一个结论(results),社科类和理工科的常见做法是在结论部分给出一些讨论(discussion),这个结论有什么样的蕴涵(implications),以及结论中有没有一些可以质疑或改进的地方。 第七部分是致谢(acknowledgment),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帮助的人或机构。最后第八部分是给出使用的参考文献(references)。
(parts of a research paper)
其次,哲学写作也不是文学性质的自我表达。我知道很多同学都看到过非常多文学性质的自我表达的哲学论文,所以你们也很倾向于将哲学论文写成文学性的自我表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某位高考作文满分的同学,他的作文就是一个非常文学性的表达。他在作文中嵌入了非常多的暗喻、隐喻,也涉及了很多关于黑格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内容。但是哲学界的整体评价是认为这篇作文属于故作深沉。当然,这位同学确实非常聪明,也非常有文采,思维能力也很好,只不过采用了错误的写作方式。有可能高考阅卷专家非常喜欢这样的作文,但是从哲学论文的要求来看,它是不及格的,因为它全是文学性质的自我表达,而没有一个观点是经过梳理过的,也没有对结论进行论证,所以它不是一篇哲学论文。
再次,哲学写作不是堆砌其他学者说了什么,亦即不是简单地引经据典。这也是很多同学都会犯的错误。比如要求就如何看待自由意志这个问题写一篇哲学论文,可能很多同学会列举笛卡尔、尼采等历代哲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陈述,但这种引经据典没有任何意义,不能被称为哲学论文。哲学论文不能仅仅只是堆砌前人的观点,更需要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论证。
最后,哲学写作也不是就有争议的哲学问题给出个人意见(或意见的集合)。例如,我要求大家写一篇论文来告诉我康德的道德哲学是否具有说服力,他的道德律能否作为道德实践的指导原则。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肯定具有争议性,但无论你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定要给出坚实的论证。而我们最常见的一种不哲学的写法是,列举生活中很多琐碎的例子,例如生活中有雷锋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有某人会牺牲自己去做一些道德的事情,然后基于这些例子总结出,作者认为康德是对的。但这种写法的说服力非常弱,因为他只有例子而没有论证,例子并不能作为论证的主要支撑。至于在论述中加入太多自己的个人见解,则更不可取。
三、哲学写作是什么
那么哲学写作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前面提到,写作本身是一个思维的外化过程,所以如果你有精确的思维,那你一定能写出非常好的论文。同时,这种系统性的、合逻辑的、清晰的写作,也只能源于你相应的思考,所以不要企图不进行任何哲学思考,仅仅通过从他人那里的获得的二手信息是无法堆砌出一篇哲学论文的。此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学哲学是一个培养辩证思考和有效写作能力的最好途径。这种训练会在你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商业领域,这种分析思维的能力都至关重要。
可能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是哲学?哲学到底研究什么东西?
哲学就是用理性、逻辑和论证去质疑、梳理和重构那些进入脑海当中的思想。有些时候你的脑海中会跳出一个想法,例如“我好像觉得自由意志是存在的”,或者是“我一直觉得自由意志是存在的”,但是这些想法并非哲学陈述,而只是一种普通的感觉(common sense)。这就像我每天早上想吃什么这件事就是由我决定的,而不可能由基因决定(当然这个例子会有争议,有人认为我们早上决定吃什么这一点也是被决定的,尽管不只是被基因决定)。但是哲学并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而一定要将这些想法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来梳理出来,并给出论证。
我们再换一种方式讨论:哲学问的问题是什么?哲学问的问题是“does this make sense?”,也就是问“也这个东西能说得通吗?”例如我给出一个康德式的观点,康德认为,真正道德的行为是源自于你用道德律去约束自己做出的行为,因此如果我是因为同情去帮助别人,那么这种同情来源的东西并不能算作道德。你可能会觉得这种观点很反常识,会问为什么这种同情来源的东西不能算作道德,因为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因为同情而做出道德行为的案例。这首先是你的一个直觉反映,而康德式的观点是反直觉的,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种初看上去反直觉的观点到底能否说得通,那么你就需要努力去将这个论证重新梳理一遍。
四、哲学论文的五个特征
哲学论文一般有五个特征。
第一,它有一个目的(purpose)。你的论文需要有一个指向,是想要澄清一个论证,还是想要驳斥一个观点,抑或想要做一些综合性的事情。就我们哲学课堂上的小论文而言,我们可以主要讨论一个小问题。例如,对于尹洁关于自由意志的观点是否正确这个问题,有人写了一篇论文认为她是对的,但你不同意,那你就可以写一篇论文来反驳他,那么你的目的就是反驳这样一个论证。
第二,在写作过程中,你需要具备一个观众(audience)的视角。这个观众就是审阅你这篇论文的人,大部分时候是教师。很多人在写作时会沉溺于自己写的东西,写完以后也往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旷世奇才,论文写得非常好。但其实这都是一种自我沉醉,如果想要论文真正具有意义,你就需要将自己带入第三者的视角(the perspective of the 3rd person)来审视你的论文,你写的每一句话是否言之成理(make sense),文中是否有逻辑错误,表达是否足够清晰。
第三,哲学论文必须要有论证(argumentation)。所有那些没有论证、直接给出观点(claim)的哲学论文都是“耍流氓”,并且没有任何论证的内容都是不可信的。当然,即便你在论文中给出了的一个论证,它也不一定就是合理的,给出论证仅仅表示你尝试做出了论证的行为,而并不等于这篇论文就成功了。
第四,哲学论文有一定的叙事(narrative)。什么叫叙事?这一点可能学文科的同学会比较熟悉,叙事就是一种讲故事(storytelling)的方法。你在讲故事时,作为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你肯定有一条特定的线索来组织这些片段。所以你写康德与其他人写康德所呈现的叙事一定是不一样的,这是你的特定的讲故事的方式。
最后一个特征是写作风格(style)。哲学论文的整体风格是具有系统性、逻辑性,这种分析性写作的风格相对比较单调,某些 时候甚至会看上去像八股文。
五、哲学写作的可能样式
那么,哲学写作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认为,哲学论文应该是“大问题,小步骤”(big questions, little steps)。意思是,或许你所面对的问题本身就很宏大,比如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样的大问题,几千年来都没有人能解决,这对于刚刚跨入哲学界的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的确也很难论证。但是没有关系,你可以用一个非常小的步骤来完成,也就是说,我们至少可以解决其中的一个小问题。例如你可以思考,如果自由意志存在,那么你吃早餐的这个行为是不是你自己的选择?然后你可以继续追问这个问题。我们进行的是诸如此类的小问题,也就是将大问题变成小问题来解决,而不是直接深入到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样的大问题。
所以首先,在写作时不要选取特别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大家上过哲学导论这门课,教师们会告诉你在休谟与康德之间有一个关于理性与情感的争论——究竟是理性还是情感在道德判断中占据统治地位。如果选择这样的大题目,或许一辈子都无法完成,即使你是另一个休谟。建议不要选择这么大的问题,而要从非常小的角度切入。
其次,选取了合适的切入角度之后,在写作时对问题的思考也必须足够清晰。回到前面提到的关于自由意志的问题,如果我有自由意志,那么我吃早餐的行为是我自己选择的,还是由之前的一系列神经因素所决定的。例如我早餐之所以非常想喝可乐而不是咖啡,可能是因为我此前的生理系统中积累了一些诸如缺水这种潜在的因素,所以我非常想喝水分多的饮料;也可能是因为积攒了非常多低血糖的潜质,所以我非常渴望糖分。类似这些都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而与我的自由意志无关。然后我们可以继续思考,这种对于可乐的欲望,究竟是否确实由这一系列的生理因素所造成,还是因为我自己突然一拍脑袋,觉得我就是可以随意地选择喝可乐或是喝咖啡。厘清这些后,小问题就能够促使你找到一个切入口来研究这类大问题。
最后,对问题的回答需要以合理的方式来构建论证,所以哲学论文所采取的形式和路线通常是从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前提推到一个不那么显而易见的结论。什么叫不显而易见的结论?比如前面我提到的,康德认为只需要遵从来自理性的道德律就能够完成所谓道德的任务,而不需要情感的成分,就是一个非常不显而易见的结论,因为不需要情感是一个非常反常识的观点。如果你能以日常生活中非常显见的经验为前提来说明康德的这个看法,那你就完成了很重要的一步。
总之,这种好的哲学永远是以一种非常缓和的、谦和的态度,以一种非常小心的方式,以一种非常清晰的步伐前进(Good philosophy proceeds with modest,careful and clear steps.)。所以一定要非常谨慎、小心,迈出的每一步都要问自己是否言之成理,也就是对自己进行检视。
六、哲学论文写什么
那么哲学论文写些什么内容呢?对于我们通识课上学习哲学课程的同学们来说,教师们通常会要求你们考虑某位哲学家的某个观点的合理性在那里。这个哲学家可能是哲学史上最为经典作品的作者,例如康德、休谟,也可能是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更近的、讨论的话题与我们所处时代看上去更为接近的,例如罗尔斯等。
在选取好研究对象之后,第一步需要解释这位哲学家原来的观点,以及他本人是如何论证的,这也就意味着你需要清楚地解释原典。对于大部分初学者来说,第一步就已经非常困难。
第二步要求给出支持或反对的意见。例如对罗尔斯关于原初状态的论证能否成立,你需要给出一个反对意见或支持意见,至于究竟给出哪一个并不重要。
第三步需要基于给出的答案进行论证,给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论证一个观点如何成立才是哲学论文的重中之重。
第四步是考虑可能的反驳和应对。这是很多人所忽视的。在你给出一个论证来支持你的观点之后,你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将自己当成一个被攻击的靶子。怎么理解呢?当你进行完一个论证之后,你需要设想你的对手(opponent)会如何反驳,他会指出论者中的哪些错误。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补充步骤,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才可以使你的论证更为丰满,否则你可能会片面地执着于一个观点,而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各种可能存在的视角。而在考虑到其他的反对意见之后,你还需要再试图对这些反对意见进行回应。
第五步可以考虑一下你所选择的论点,与哲学史上那些重要的观点之间是否有所关联。我们还是以吃早餐为例,如果其中有一个自由意志支配,那么这个观点本身是否与历史上那些经典的观点逻辑相一致?又或者是否能够彼此蕴含?如果它们彼此不能蕴含,又应该怎么解释这种无法蕴含的现象?当然,这些补充都属于锦上添花,而非必要。
七、构思论文的步骤
就构思论文而言,有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在讨论问题时要直接入题。很多同学的论文会在开头部分花费大量篇幅介绍这位哲学家如何伟大,在结论部分又再介绍他的当代意义以及重要价值等等,其实这些都毫无意义,完全不需要。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进入主题。比如写自由意志的问题,你可以选择一个非常小的角度直截了当地切入。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写:“我将在本文中论证,尹洁关于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论证基于一个逻辑错误而无法成立。”这样就将论文所要进行的任务表达的很清楚。不过需要注意,这个例子中的反驳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并不直接相关,我们针对的是尹洁的论证错误而非“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本身。
第二个步骤是定义术语。我们可以引用伏尔泰的一段话,“If you wish to converse with me,define your terms.”翻译成中文是:“如果你想与我对话,最好先定义你自己的术语。”定义术语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工作,但非常多的人会在这方面犯错误。
那么为什么要定义术语呢?术语不是可以通过查阅哲学词典来了解吗?这是因为哲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当你使用一个概念时,你对这个概念的使用可以不同于其他人。比如使用“先天的”这个概念,到底是说“先天的”是独立于经验(independent of experience)就可以得到证成的呢,还是说“先天的”指的是不需要经验人就可以获知的东西?这两者其实是不同的。正因为每个人在概念使用上有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在使用概念时,如果你觉得可能会引起误解或是歧义,那么你就要指出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在哲学阅读和理解中常见的错误是,以一位哲学家的概念来理另一位哲学家的观点,但事实上他们使用的完全是不一样的词。所以我们自己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定义术语。
其次,要有一个“观众—作者”的视角。前面提到,一般而言教师是作为观众而你是作为作者,现在你需要调转身份,将自己作为一个展示者。以我个人为例,我每次上课之前都会问自己,我准备的教案是否能够言之成理,我讲的内容别人是否能懂,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同样,你在写哲学论文时也要问自己,所写的内容别人能否看懂。
此外,定义术语是概念清晰性的来源,也是逻辑一贯性的前提。如果你的概念不具备清晰性,你除了在内容上不能够保持系统性之外,还会犯一个错误——逻辑错误。例如一篇讨论自由意志的论文,在第一段你使用自由意志时,指的是“随便做什么的自由”,我们称它为“自由1”;在第二段你使用的自由意志,又是指“不受到物理因素制约的自由”,这是“自由2”;这两种自由并非完全一样,所以你不能在不同的概念之间随意切换,否则就是混淆概念,就会犯逻辑错误。
第三个步骤是简单地澄清自己论文的意图和步骤。这部分的重点是表达为什么你进行的研究是重要的(Why does this matter?),也就是向读者说明你为什么关心这样一个话题。你也可以简要地说明你将如何开展后续的讨论。例如你可以这样写:“为了论证尹洁关于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观点有逻辑错误,我将先指出她使用的xx概念前后不一致,接着我将论证她错误地理解了自由主义者(libertarian)关于自由意志的观点因而片面地驳斥了自由主义者(libertarian)的主张……最后我将指出一个可能用于改进其论证的策略。”这样一套很常见的表述,可以将自己的论证过程清晰地展现给读者。
第四个步骤是复述目标论证。首先解释什么是目标论证,例如某位同学要论证尹洁关于自由意志的论证是错误的,那么尹洁的论证就是目标论证。复述目标论证就是简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梳理目标论证。这个步骤的要点是忠实于他人的原意,但不需要过分细节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注意区分自己的语言和他人的文字。因为在此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剽窃(plagiarism)的问题。例如在转述(paraphrase)康德的某个理论时,如果是用自己的语言将康德的原文复述了一遍,就需要加上引号来提醒读者这是康德的原文。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区分剽窃与原创的一个重要指征。
第五个步骤是给出论证来支持观点。这其中有三点需要注意。首先是表达要准确,而不能用语义含混的表达方式,例如不能全篇充斥着比喻、隐喻、复杂冗长的句式。其次是单个强论证(strong argument)好过多个弱论证(weak arguments),也就是在反驳别人的论证时做到一击即中。第三个要求是一定要避免信息冗余。如果你在论证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旁支的、但又不想错过的想法,最好不要将它放在正文中,因为它会扰乱别人的视听,你可以将它放在脚注或注释部分。这样就可以提示读者,从这个问题上你还想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旁支问题,但是这部分内容与正文不直接相关。
最后一个步骤是考虑潜在的反驳。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它能够使你的论证最充实、最丰满。并且,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于他者、对于你的对立方能够公正对待的做法(Do justice to the opposite)。你不能采取片面的立场,而要公平地考虑所有的反对意见。在这方面一个主要的策略是,尽量提供最强的反对意见,亦即要找到一个自己论证中最大的敌手,而不是找个“稻草人”。“稻草人”是用来形容对手非常弱的比喻,这导致的结果是你的论证也不会太好。
我们还是以刚才的反对尹洁的论证为例:“综上所述,我之所以认为尹洁认为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论证无法成立,是因为她在前提1和前提4当中使用了内涵不同的‘自由’概念。”就是说尹洁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但她自己不知道。接着你话锋一转:“但也有人可能会认为,这并未构成她原来论证的威胁。”即便她用了两个不同的“自由”,她可能并不是一个逻辑错误。然后我们尝试为对手构想一个辩护她的理由:“我可以想到的是,比方说,如果我们认为……,那么她原来的这个论证并没有犯下逻辑错误。”这里就是考虑到了对手可能的反驳,然后你又对这种反驳进行回应:“尽管这种辩护意见似乎能够解决这个论证本身的逻辑问题,但我认为,一旦将这个论证与她之前的xx观点关联,仍然会出现难以解释的矛盾,比如……”这其中就有多个转折层次。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也就是最后回答不了对于反对意见的反对意见。例如,你最初非常坚定地认为我们有自由意志,并想要论证尹洁关于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在论证的过程中,因为你追求的是真理,所以你非常平衡地在两种视角之间切换,但最后却陷入了困境,亦即你无法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只能证明自由意志不存在。那么恭喜 你,你可以反过来论证了,也就是可以反过来修改自己原始的那个论点。同时,这也是你尊重论辩的一种表现,你追随了论证本身,而没有固执地坚持自己最初未经严格审视的立场。
八、如何将论文写完
写作的关键在于将它写完(get it done)。这不是我发明的观点,而是我的导师教给我的。当年我写博士论文只用了三个月就写完了初稿,所以我是毕业最快的人。为什么我能用三个月写完?是因为我当时发现,一个叫做Robert Paul Woolf的康德学者,他在个人的博客上教广大不能毕业的博士生如何写论文,其中提到的一个诀窍就是,“做事情的要义在于:做完”。例如,如果你有一个长期的论文计划,你可以采取这样一个方法,即找一个你最在意的人,这个人是你完全不能欠他东西、不能失信于他的。然后你对他说你会每天写三页的论文内容并发送给他,如果能坚持下去,你的论文就能很快写完。我当时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的母亲督促我,最终写完了博士论文。所以这就是我所说的,做任何事情的关键在于你要将它做完。很多学生,尤其是文科的研究生会觉得,由于文献没找齐,文献综述没做完,所以就还无法开始撰写论文,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的关键,也并不能成为拖沓的理由。
首先,在开始写作之前制定一个非常准确的计划,大概在什么时间完成哪些事情。即使是一篇短论文也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计划。
其次是在写作之前需要有一个写作大纲。你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句子来描述,例如,在第一部分你将陈述几个观点,在第二部分你将着重论证这几个观点的逻辑错误,并将其分解成几个小的子问题进行讨论。完成这些之后你再开始撰写草稿,只有具备了草稿的基础,你才能不断修改。而修改的过程可能比写作的过程要花费更多时间,
最后,不要拖到所有文献都看完再开始撰写,而是应该边写边改,在写完了一定内容后,通过阅读新的材料,再返回论文中去添加、修改。
以上就是完成一篇长论文(例如博士文)的几个要诀。
《推荐书目》
Martinich, A.(2016) Philosophical Writing: an introduction, 4th. edition. Wiley-Blackwell.
Baggini, J., and Fosl, P. (2010)The philosopher’s toolkit: a compendium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methods. Wiley-Blackwell.
Rosenwasser, D., and Stephen, J. (2015) Writing analytically, 7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A guide to philosophical writing. By Harvard Writing Center.
第一本是我在美国读研究生时用的参考书,作者是著名的语言哲学家Martinich。 第二本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手册,其中有很多哲学的概念和论证的方法。第三本也是一本著名的教材,可以详细地教你如何进行分析性写作。最后一本是我个人借鉴比较多的,由哈佛写作中心提供,本次讲座部分素材来自于此。